Thursday, May 27, 2010

蘋果日報記者

作者 uus (亞典波羅)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傳學鬥暑期訪調(蘋果日報篇)
時間 Fri May 14 20:15:37 2010

※ [本文轉錄自 media-chaos 看板]


一、巨觀結構的組織層次


蘋果日報的組織架構,與台灣其他傳統報業的組織架構稍有不同。其第一層單
位以中心分,有生活、政治、娛樂、突發、副刊、地方、都會、體育、財經、地產
、國際與大陸、法庭、名人時尚...等等。以生活中心為例,該中心由一位台灣副總
編與一位香港總監共同管理,兩人職務不同,權力相當,不過林瓊如則指出香港總
監的權力可能比台灣副總編的權力更大。在副總編與總監底下,則有組長負責督導
每一中心下轄之各條路線組別,每組各有多位記者分別擔綱多個路線之新聞採集任
務。

蘋果日報的組織層次再深入,以生活中心為例,則其下設五個單位,分別是市
政(約三人,包括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議會)、消費(約六人)、醫藥(包括醫院
、醫學中心等等,共約五人)、社團(共約五人)、教育(約五人,包括教育部、
大學校園,台北市教育局,台北市中小學等)。

以上,首先大略說明蘋果日報的組織架構概況,爾後,我們更深入其內部的組
織運作方式,來探究蘋果日報的新聞生產情況。


(一) 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流程

當瀏覽過蘋果日報大致的組織架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來觀察其內部組織的活
動方式。透過訪談後,我們發現,在蘋果,其組織內部的權力關係是一條鞭式的。

蘋果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權力關係如何?林瓊如便以微波爐的比喻,指出蘋果
日報記者的角色,她說:「蘋果記者有時候還滿像微波爐,因為他們(長官)裡面
都想好今天要吃什麼菜,要怎麼做,鹽要放多少,調味料要放多少,加什麼青菜下
去。」另一位受訪者張泰傑亦提出類似的說法:「長官就像主廚,記者是採買助手
,每天要把長官要的菜拼組起來。」林瓊如爾後更補充道:長官根本就想好要怎
麼組合了,記者只要負責加熱就好!」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林瓊如在其談到內勤組長的工作性質與權力時亦有指出:
「...組長沒有權利耶,就是他好像沒有權力去取決你的新聞今天要不要用這一條,
主要還是最上面的,組長…他的角色有時候就是有點像夾心餅乾,然後也沒有太多
實際的權責,就是很你講的那個部分他們沒有太多的權力說這新聞要用或不要用,
他當然可以在開會的時候討論去推銷這則新聞,比方說他們會有一個時段,大概一
點多或整個去開大編輯會議之前,他們會留下來討論說今天有哪些新聞,哪些重要
的點是什麼,…大長官在開會之前,副總這邊他們要瞭解今天新聞的狀況,等於說
我們跟組長報告,組長也要跟大長官報告,組長可能會說今天這個我覺得還好耶,
他當然會講這些,但實際決定權是在大長官。」在此方面,陳心蓉也表示,組長的
角色類似於只是作為記者與副總編兩者間居中協調的角色。

許國豪則表示:「通常蘋果的內控比較嚴格,長官會事先告訴這則新聞要處理
的方式,若自己能接受,就會配合長官,也不想和長官發生衝突。」張泰傑亦提到
「蘋果為了塑造企業形象,會要求記者的寫作方向和角度,若切入的角度記者無
法接受,記者沒有向組長爭取的空間。」

除此之外,在蘋果,每則新聞的見報與否,每篇新聞的字數多少,每個新聞在
報紙上的篇幅大小,每條新聞的行文走向,都要經過上級長官的開會與討論,將命
令藉由各中心的組長,將新聞採集命令,分派給第一線的記者。例如陳心蓉便指出
「….他們(長官)中午會開會時有概念會有什麼東西(早上記者回報的新聞內容)
,下午再回報一次,等他們再開完會,就會通知你要不要用,字數是多少,因為他
們會先規劃你在哪個位置,大約多少字…。」另外,陳約翰也提及新聞稿寫作有時
會分大小稿,以及被長官要求寫五百與七百字不等的新聞稿內容等。

從以上訪談內容我們可以得知其新聞生產的上下關係,或許我們可稱之為一條
鞭式的新聞產製過程。因在蘋果日報的新聞流程中,一則蘋果新聞的產生與展現,
決定在該報社新聞中心最大的長官(副總編或者總監)手中。而這一條鞭式的新聞
產製流程,透過長官的開會決定,以及其透過各中心組長間接對記者下達的新聞採
訪甚至是直接下達的命令,要求記者達到長官要求的新聞寫作風格、觀點與內容。

在這樣一個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過程之中,透過訪談,我們卻又發現了一些微
妙卻又分歧的現象。此一現象為,有的記者,認為蘋果日報的長官強勢,記者毫無
爭取不同意見與新聞自主的空間,例如林瓊如與張泰傑;但卻也有記者認為,雖然
新聞採訪寫作的過程是由長官下達命令,然其長官但並非完全的毫無溝通空間,例
如陳心蓉與許國豪。但幾乎所有受訪的蘋果記者皆不會與其長官正面起衝突,在適
當的情況下,皆願意接受長官的命令。不過,較為特別的是,王若涵卻與長官之間
,能夠相互質疑並同時相互尊重。


(二) 袍澤情誼的水平關係

上述關係,屬於媒體中上下的權力關係。若說同事間的水平關係,則蘋果似乎
又與其他傳統平面媒體多有不同。

在蘋果,很有趣的現象是,幾乎大部分受訪者,例如陳心蓉、許國豪、林瓊如
與張泰傑、陳約翰等,皆表示,他們與同中心同路線組別的記者同僚,關係密切,
而多有互動。在蘋果,除了傳統媒體同僚間會有的代班關係外,與傳統媒體不同的
是,他們都會在下班後,與同中心同路線的同事彼此聚會聊天,而非像傳統平面媒
體一般,記者對同業熟稔的程度大於對同事的熟稔程度。而蘋果記者其聊天的題材
,不外乎彼此分享新聞採訪工作時遭遇的挫折與困難、對於組織內部問題的討論,
以及私人瑣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其他平面媒體記者路線一個蘿蔔一個坑,蘋果日
報時常會同時派出兩三個以上多個不同路線的記者同時前往同一新聞現場採訪新聞
,愈是重要的新聞愈如此。因此,在蘋果常會遭遇採線危機。但,在此時,通常上
級便會安排採訪同一現場的不同路線記者,協調彼此進行不同觀點面向的新聞採訪


  因此,對蘋果的記者而言,例如陳約翰說:「...像之前油價上漲的新聞,我們
每組都要發動的,只是說誰扛主角,誰是配角。我們和其他中心同事也有認識,像
有新聞來,我們就會把新聞給跑這線的記者。」同一中心同一路線的記者多是同袍
合作關係,而不同中心路線的記者,則是在極度分工的情況下多少存有競爭之關係
。陳心蓉也說:「我想應該會有一些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因為你有時候剛好自己的
路線很忙,而我們很講究,如果這個人很忙,你其他人要進來支援,不管你什麼路
線,所以有時候同事間就必須去cover這個部份,那競爭就是,同一個版面就這麼
多可上的新聞,你總不能都沒上吧?」


二、微觀個體的勞動條件


若說,我們已明白蘋果日報的結構與權力關係,則我們也要來看看,個體層次
的記者們,是如何的度過每日的新聞生產過程,以及,他們的生存條件又是為何呢



(一) 蘋果記者的大兵日記

事實上,在蘋果日報,每個新聞中心甚至是每位記者彼此間的工作情況以及記
者與長官的互動模式,皆有差異。某人或者某中心的工作情況,也許無法套用在另
一個記者與新聞中心的工作流程上,但是,在大致的流程上,仍有其共同之處。

蘋果日報線上記者一日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早上參加記者會、各政府部門會議,或突發現場。

2.下午一點前或中午前報第一次稿單,報稿時力求詳盡,不同其他報紙一句帶過
 即可。此時報社內部,正在開第一次編輯會議。

3.下午三點前報第二次稿單,這時要追到長官之前要求問到的問題。

4.下午四點半定稿。在此之前要找出所有問題的六成答案。此時報社內部,正在
 第二次編輯會議。

5.若長官決定用稿,下午4:30~6:30要準備圖表,確定找到所有問題的八成答案。
 此時會決定該則新聞的版面位置與大小、字數多寡,方向為何。

6.下午五點半開始寫稿,下午六點半截稿。

7.晚上七點前政府部門會確定隔日的會議、記者會等行程,此時可開始挑選隔日
 新聞。

8.晚上九點長官看稿時間,長官會繼續以電話與負責記者檢討內容,記者在晚上
 九點半到十點間要改稿,下班時間通常在10點半至11點以後。

若當日決定沒有新聞,或者當日休假,每一位路線之記者,除平日負擔之新聞
採訪任務外,陳心蓉指出,其亦必須負責回應與查證該路線之讀者投訴與爆料,同
時亦必須為休假期間以及休假過後作預留使用的新聞稿件準備。

在休假方面,所有的受訪者皆提及,蘋果日報排班輪休,每人週休二日,年假
多寡以年資計算。同事休假,則須由其他同事代班替補當日新聞採訪之空缺。在蘋
果,常常亦有休假中,長官回call要求補充新聞資料而導致休假泡湯之可能性。

因此,以上可知,蘋果日報記者的一天,由忙碌開始,由忙碌結束。


(二) 福利與獎金領的多不重要,領的久才是王道

在蘋果日報,令其他媒體人稱羨的是,蘋果記者的薪資與福利較其他媒體來的
優渥。然而,在優渥條件的背後,卻影藏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與隨時走人的裁員危機


薪資方面,在蘋果日報,薪資的起頭,並非齊頭式的平等,而是觀其主動應徵
時的自己提出的薪水要求,而被挖角者則蘋果日報會給予該記者原來薪水加一成。

  福利方面,蘋果日報有三節獎金,福利制度該有就有,基本上乃依照勞基法發
給。但其他獎金方面,沒有所謂的業務加給與補貼,王若涵則表示,三節獎金發給
採大鍋飯形式,目前蘋果只有每次500元的額度。而加薪的部分,據林瓊如表示,蘋
果是根據香港的會計年度,依其每年三、四月時所計算出來的年盈餘多寡來調整,
每個中心有一定的額度,由長官們決定人選及調幅,去年則是全部的人都加3%。年
終獎金固定一個月,紅利的部分,則亦與香港會計年度同步,若有盈餘,則將盈餘
的百分之五分給員工,但虧錢不會倒扣員工薪水。器材方面,則會發給記者每個人
一台筆記型電腦。攝影記者則發給一人一台數位相機,以及一台擁有可以衛星定位
的GPS手機,以準確掌握記者行蹤。

行文至此,讀者也許會對蘋果記者的福利與薪資條件有所心動與垂涎。然而,
王若涵乃至於其他受訪者皆表示,在蘋果是要看你可以領多久,而不是看你能領多
少。也許記者可以領的多,但不見得能夠領的久。因為蘋果日報每年都會固定裁員
,若一旦被長官評定為表現不好,便會被裁員解雇。談妥的薪資蘋果會給,但有問
題之後就馬上請人走路。因此,在蘋果,薪水與福利領的多不稀奇,領的久,才是
王道。


(三) 不透明的考績制度

  對於蘋果日報的考績,大部分的受訪記者,諸如陳心蓉、許國豪、林瓊如、張
泰傑皆表示,不清楚也無從得知蘋果的考績計算方式,然而在這一點上,他們則表
示之前待過的媒體,評比標準就比較透明公開。因此陳心蓉就表示,他們自己心中
會出現一把尺,會緊張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到每天該有的新聞質與量。若沒有做到,
蘋果日報是會請人走路的。陳心蓉說:「我之前有在問(考績),但後來也不知道
有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們有一個發稿系統在處理,但有沒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我並
不清楚,但是你自己會有羞恥心,你領這個薪水,然後每天都不見報,你也是會開
始害怕…」

然而,對此,王若涵對於考績則較為清楚,她說:蘋果的考評方式,賦予長
官賦予副總編很大的權力,要留誰不留誰是由這個副總在決定的。以前我可能覺得
這種方式不近人情,可是自己當上主管位置之後,就發現如果記者沒有作好可能自
己就要去發稿,而我還要改稿,如果不去要求那個記者,我一定忙死!把人力縮到
鋼絲一般的細微就會造成這種結果,你一定會想馬上找個適用的人來用,不然就要
開天窗了!」

王若涵認為,在蘋果,主管很重要,若有些主管可能喜歡被巴結,記者考績就
可以得高一點,因為考績的裁量權在主管手上。而她認為,由於台灣是較為人情的
社會,在台灣會造成這種問題,但在香港,可能是因為他們比較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就會比較要求看工作表現。在台灣的話,70分與75分的記者,也許主管會選擇70
分的人,是由於他較會做人,也就是說,會有許多人情的考量。

林瓊如對考績的問題也表示:「沒有,就是沒有像聯合報的那種考績制度,如
果有,也是我們不曉得,長官在後面偷偷打分數。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就是長官自
由心政,就是長官可能騙你,他可能說你不怎樣我考績就給你打很差,但實際根本
就沒這回事。我覺得如果是一個比較健全的考績,應該打分數的人跟被打分數人會
有一個討論的機制。或至少你要讓他去交一個報告什麼的,但是我們都沒有被要求
做這件事。」

至於升遷,陳心蓉、林瓊如與許國豪都對認為在蘋果日報不容易升遷,對他們
而言,所謂的升遷只是調為內勤,必須天天要猛打電話,在記者與長官之間做溝通
。對於他們來說,其更不希望處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因此,事實上,許多的蘋
果記者都會希望他們的考績制度能有一定的透明與依循,以此得以了解自己的問題
在哪裡。


四、結語


在傳統的新聞學教科書中,以及當今的鼓勵優秀新聞報導的新聞獎項上,皆鼓
勵記者與媒體已製作調查式報導作為追求卓越與新聞媒體第四權象徵的目標之一。
然而,透過對於蘋果日報記者的訪談,我們得知:

  對於蘋果日報記者而言,調查式報導的定義正在改變,調查式報導的操作方式
亦正逐漸改變。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而言,日常工作中,對讀者爆料與投訴的查證與
深入追蹤,已是一種調查報導的形式。而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而言,由於受到蘋果讀
者導向的報社風氣影響,他們會認為調查報導的形式應以故事等較微軟性的方式,
寫出令人感動與易於閱讀的文章才是重點。

  而對於當今的極度惡化的媒體環境而言,報社與媒體政策對於記者是否執行調
查式報導的實質支持,以及日常新聞工作的任務與時間分配得當與否,將會是調查
式報導在蘋果能否執行的關鍵性的結構因素。

經由以上訪查可以發現,蘋果日報的記者,除了查證爆料以外,不是不想製作
論述能力更為龐大的調查式報導。只是,作為一個記者,其所背負的不只是日常工
作的沉重壓力而已,亦須背負著讓讀者易於了解與感動的任務使命。比如陳心蓉便
表示,但她覺得要報社政策加上這記者很有心的話,是可以做到的。而王若涵則認
為,如何讓讀者感動、有閱報率與閱讀市場,才是一則新聞報導乃至於調查報導一
項重要的指標。

對於陳心蓉與林瓊如來說,她們認為,蘋果日報每日的勞動工作,比如每天新
聞稿件的寫作,以及每日讀者投訴報料的查證與回覆,在加上其他記者休假時必須
應付加倍的代班工作。這類工作的勞動物質基礎與工作責任,以及報社用多少資源
,去填補與支援一位記者去執行調查報導時,所需的以及空缺出來的人力物力資源
,會決定蘋果日報一般記者執行調查報導的可能與可行性。

而新聞採訪與寫作的新聞控制權力掌握在長官手中,報導的呈現方式與題材,
從上文中,新聞產製流程一條鞭式的上下關係可得知,蘋果的報導往往需要得到長
官的認可與同意,甚至由長官直接指示,才能執行之。因此,是否執行調查報導、
能否執行,以及如何執行調查報導,以何種書寫方式呈現、要做何種題材的調查報
導,更將取決於蘋果的高層長官的決定。以此,這樣的新聞產製關係,對於蘋果的
一般線上記者而言,也決定了調查報導執行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是勞工,但工會仍遙遙無期

若從組織結構的新聞產製流程控制,以及蘋果記者個人的勞動條件而言,這種
緊密的一條鞭式的上下工作關係,以及豐厚卻浮動不易掌握的薪資福利與考績,在
加上多於其他媒體的每日新聞任務與工作量,對於蘋果記者的緊密控制可想而知。
進行調查式報導寫作與刊登與否的決定權,主要決定在最上層的長官手中,記者作
為聽令行事為主的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能掌握的主導權並不多。

而上述的無奈,對於蘋果日報的記者來說,是實際而難以突破的。

在當今的媒體現實環境,以及蘋果的新聞控制環境下,大多數的蘋果記者,例
如陳心蓉、王若涵、許國豪、林瓊如與張泰傑,都有意識的向我們告知他們是「勞
工」的身分。然而,很可惜的是,這種身分的認同,仍舊並沒有帶領被稱之為記者
的白領勞工,自主的走向團結組織的可能性。而若此,我們是否能夠期待,總有一
天到來的翻轉呢?也許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期待。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

開花結果」-----楊威利 《銀河英雄傳說外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9.106
gint5566:end 05/14 20:16
lucard1129:來人整理一下大綱 05/14 20:16
ian931149:要有PTT帳號 05/14 20:18
kosuke:要會上ptt 要會上youtube 要會引戰 要會反串 05/14 20:18

我已經刪文留下重點了 喜歡酸也可以繼續酸

只是那樣就跟自己所討厭的記者差不多素質
※ 編輯: uus 來自: 203.73.239.106 (05/14 20:24)
annie06045:推一下 05/14 20:20
demongreg:基礎篇:複製 貼上 進階篇:標題殺人法 高級篇:告網友 05/14 20:22
repise: 大濕表示,記者錢真好賺 05/14 20:24
secscy:能污名化記者這份職業的也只有記者而已 余豈好酸乎^.< 05/14 20:26
relevart:雖然不喜歡蘋果~~但至少河中生物少 05/14 20:26
blacknil:花了時間看完,對蘋果的環境瞭解不少,不過有錯字 05/14 20:55
andy199113:推推! 05/14 21:02
ikaridon:看時間,長官現在應該看完稿了 05/14 21:56
arrakis:難得的文章. 05/17 14:5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