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us (亞典波羅)
標題 傳學鬥暑期訪調(蘋果日報篇)
時間 Fri May 14 20:15:37 2010
※ [本文轉錄自 media-chaos 看板]
一、巨觀結構的組織層次
蘋果日報的組織架構,
位以中心分,有生活、政治、娛樂、突發、副刊、地方、都會、
、國際與大陸、法庭、名人時尚...等等。以生活中心為例,
編與一位香港總監共同管理,兩人職務不同,權力相當,
監的權力可能比台灣副總編的權力更大。在副總編與總監底下,
每一中心下轄之各條路線組別,
務。
蘋果日報的組織層次再深入,以生活中心為例,
政(約三人,包括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議會)、消費(約六人)、
、醫學中心等等,共約五人)、社團(共約五人)、教育(約五人,
大學校園,台北市教育局,台北市中小學等)。
以上,首先大略說明蘋果日報的組織架構概況,爾後,
織運作方式,來探究蘋果日報的新聞生產情況。
(一) 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流程
當瀏覽過蘋果日報大致的組織架構後,
動方式。透過訪談後,我們發現,在蘋果,
蘋果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權力關係如何?
日報記者的角色,她說:「蘋果記者有時候還滿像微波爐,
都想好今天要吃什麼菜,要怎麼做,鹽要放多少,調味料要放多少,
去。」另一位受訪者張泰傑亦提出類似的說法:「長官就像主廚,
,每天要把長官要的菜拼組起來。」林瓊如爾後更補充道:「
麼組合了,記者只要負責加熱就好!」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
「...組長沒有權利耶,
主要還是最上面的,組長…他的角色有時候就是有點像夾心餅乾,
實際的權責,
他當然可以在開會的時候討論去推銷這則新聞,
點多或整個去開大編輯會議之前,
的點是什麼,…大長官在開會之前,
我們跟組長報告,組長也要跟大長官報告,
他當然會講這些,但實際決定權是在大長官。」在此方面,
角色類似於只是作為記者與副總編兩者間居中協調的角色。
許國豪則表示:「通常蘋果的內控比較嚴格,
的方式,若自己能接受,就會配合長官,也不想和長官發生衝突。」
:「蘋果為了塑造企業形象,會要求記者的寫作方向和角度,
法接受,記者沒有向組長爭取的空間。」
除此之外,在蘋果,每則新聞的見報與否,
報紙上的篇幅大小,每條新聞的行文走向,
令藉由各中心的組長,將新聞採集命令,分派給第一線的記者。
:「….他們(長官)中午會開會時有概念會有什麼東西(
,下午再回報一次,等他們再開完會,就會通知你要不要用,
們會先規劃你在哪個位置,大約多少字…。」另外,
會分大小稿,以及被長官要求寫五百與七百字不等的新聞稿內容等。
從以上訪談內容我們可以得知其新聞生產的上下關係,
鞭式的新聞產製過程。因在蘋果日報的新聞流程中,
決定在該報社新聞中心最大的長官(副總編或者總監)手中。
產製流程,透過長官的開會決定,
訪甚至是直接下達的命令,要求記者達到長官要求的新聞寫作風格、
在這樣一個一條鞭式的新聞產製過程之中,透過訪談,
妙卻又分歧的現象。此一現象為,有的記者,
爭取不同意見與新聞自主的空間,例如林瓊如與張泰傑;
新聞採訪寫作的過程是由長官下達命令,
如陳心蓉與許國豪。
當的情況下,皆願意接受長官的命令。不過,較為特別的是,
,能夠相互質疑並同時相互尊重。
(二) 袍澤情誼的水平關係
上述關係,屬於媒體中上下的權力關係。
又與其他傳統平面媒體多有不同。
在蘋果,很有趣的現象是,幾乎大部分受訪者,
與張泰傑、陳約翰等,皆表示,
而多有互動。在蘋果,除了傳統媒體同僚間會有的代班關係外,
是,他們都會在下班後,與同中心同路線的同事彼此聚會聊天,
體一般,記者對同業熟稔的程度大於對同事的熟稔程度。
,不外乎彼此分享新聞採訪工作時遭遇的挫折與困難、
以及私人瑣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報時常會同時派出兩三個以上多個不同路線的記者同時前往同一新聞
,愈是重要的新聞愈如此。因此,在蘋果常會遭遇採線危機。但,
級便會安排採訪同一現場的不同路線記者,
。
因此,對蘋果的記者而言,例如陳約翰說:「...
每組都要發動的,只是說誰扛主角,誰是配角。
有新聞來,我們就會把新聞給跑這線的記者。」同一中心同一路線的
合作關係,而不同中心路線的記者,
。陳心蓉也說:「我想應該會有一些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路線很忙,而我們很講究,如果這個人很忙,你其他人要進來支援,
線,所以有時候同事間就必須去cover這個部份,那競爭就是,
多可上的新聞,你總不能都沒上吧?」
二、微觀個體的勞動條件
若說,我們已明白蘋果日報的結構與權力關係,
的記者們,是如何的度過每日的新聞生產過程,以及,
?
(一) 蘋果記者的大兵日記
事實上,在蘋果日報,
者與長官的互動模式,皆有差異。某人或者某中心的工作情況,
一個記者與新聞中心的工作流程上,但是,在大致的流程上,
蘋果日報線上記者一日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早上參加記者會、各政府部門會議,或突發現場。
2.下午一點前或中午前報第一次稿單,報稿時力求詳盡,
即可。此時報社內部,正在開第一次編輯會議。
3.下午三點前報第二次稿單,
4.下午四點半定稿。在此之前要找出所有問題的六成答案。
第二次編輯會議。
5.若長官決定用稿,下午4:30~6:30要準備圖表,
此時會決定該則新聞的版面位置與大小、字數多寡,方向為何。
6.下午五點半開始寫稿,下午六點半截稿。
7.晚上七點前政府部門會確定隔日的會議、記者會等行程,
新聞。
8.晚上九點長官看稿時間,
九點半到十點間要改稿,下班時間通常在10點半至11點以後。
若當日決定沒有新聞,或者當日休假,每一位路線之記者,
採訪任務外,陳心蓉指出,
時亦必須為休假期間以及休假過後作預留使用的新聞稿件準備。
在休假方面,所有的受訪者皆提及,蘋果日報排班輪休,
多寡以年資計算。同事休假,
果,常常亦有休假中,
因此,以上可知,蘋果日報記者的一天,由忙碌開始,
(二) 福利與獎金-領的多不重要,領的久才是王道
在蘋果日報,令其他媒體人稱羨的是,
優渥。然而,在優渥條件的背後,
。
薪資方面,在蘋果日報,薪資的起頭,並非齊頭式的平等,
時的自己提出的薪水要求,
福利方面,蘋果日報有三節獎金,福利制度該有就有,
給。但其他獎金方面,沒有所謂的業務加給與補貼,王若涵則表示,
採大鍋飯形式,目前蘋果只有每次500元的額度。而加薪的部分,
果是根據香港的會計年度,依其每年三、
每個中心有一定的額度,由長官們決定人選及調幅,
終獎金固定一個月,紅利的部分,則亦與香港會計年度同步,
的百分之五分給員工,但虧錢不會倒扣員工薪水。器材方面,
一台筆記型電腦。攝影記者則發給一人一台數位相機,
的GPS手機,以準確掌握記者行蹤。
行文至此,
王若涵乃至於其他受訪者皆表示,在蘋果是要看你可以領多久,
少。也許記者可以領的多,但不見得能夠領的久。
,若一旦被長官評定為表現不好,便會被裁員解雇。
題之後就馬上請人走路。因此,在蘋果,薪水與福利領的多不稀奇,
王道。
(三) 不透明的考績制度
對於蘋果日報的考績,大部分的受訪記者,諸如陳心蓉、許國豪、
泰傑皆表示,不清楚也無從得知蘋果的考績計算方式,
示之前待過的媒體,評比標準就比較透明公開。因此陳心蓉就表示,
會出現一把尺,會緊張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到每天該有的新聞質與量。
蘋果日報是會請人走路的。陳心蓉說:「我之前有在問(考績),
有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們有一個發稿系統在處理,
不清楚,但是你自己會有羞恥心,你領這個薪水,
始害怕…」。
然而,對此,王若涵對於考績則較為清楚,她說:「
官賦予副總編很大的權力,要留誰不留誰是由這個副總在決定的。
這種方式不近人情,可是自己當上主管位置之後,
己就要去發稿,而我還要改稿,如果不去要求那個記者,
鋼絲一般的細微就會造成這種結果,
開天窗了!」
王若涵認為,在蘋果,主管很重要,
可以得高一點,因為考績的裁量權在主管手上。而她認為,
社會,在台灣會造成這種問題,但在香港,
,就會比較要求看工作表現。在台灣的話,70分與75分的記者,
分的人,是由於他較會做人,也就是說,會有許多人情的考量。
林瓊如對考績的問題也表示:「沒有,
果有,也是我們不曉得,長官在後面偷偷打分數。
由心政,就是長官可能騙你,
就沒這回事。我覺得如果是一個比較健全的考績,
有一個討論的機制。或至少你要讓他去交一個報告什麼的,
做這件事。」
至於升遷,陳心蓉、
而言,所謂的升遷只是調為內勤,必須天天要猛打電話,
。對於他們來說,其更不希望處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因此,
果記者都會希望他們的考績制度能有一定的透明與依循,
在哪裡。
四、結語
在傳統的新聞學教科書中,
勵記者與媒體已製作調查式報導作為追求卓越與新聞媒體第四權象徵
然而,透過對於蘋果日報記者的訪談,我們得知:
對於蘋果日報記者而言,調查式報導的定義正在改變,
亦正逐漸改變。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而言,日常工作中,
深入追蹤,已是一種調查報導的形式。而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而言,
者導向的報社風氣影響,
寫出令人感動與易於閱讀的文章才是重點。
而對於當今的極度惡化的媒體環境而言,
查式報導的實質支持,
式報導在蘋果能否執行的關鍵性的結構因素。
經由以上訪查可以發現,蘋果日報的記者,
論述能力更為龐大的調查式報導。只是,作為一個記者,
作的沉重壓力而已,亦須背負著讓讀者易於了解與感動的任務使命。
表示,但她覺得要報社政策加上這記者很有心的話,是可以做到的。
為,如何讓讀者感動、有閱報率與閱讀市場,
項重要的指標。
對於陳心蓉與林瓊如來說,她們認為,
聞稿件的寫作,以及每日讀者投訴報料的查證與回覆,
應付加倍的代班工作。這類工作的勞動物質基礎與工作責任,
,去填補與支援一位記者去執行調查報導時,
,會決定蘋果日報一般記者執行調查報導的可能與可行性。
而新聞採訪與寫作的新聞控制權力掌握在長官手中,
從上文中,新聞產製流程一條鞭式的上下關係可得知,
官的認可與同意,甚至由長官直接指示,才能執行之。因此,
能否執行,以及如何執行調查報導,以何種書寫方式呈現、
導,更將取決於蘋果的高層長官的決定。以此,
一般線上記者而言,也決定了調查報導執行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是勞工,但工會仍遙遙無期
若從組織結構的新聞產製流程控制,
緊密的一條鞭式的上下工作關係,
加上多於其他媒體的每日新聞任務與工作量,
進行調查式報導寫作與刊登與否的決定權,
為聽令行事為主的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能掌握的主導權並不多。
而上述的無奈,對於蘋果日報的記者來說,
在當今的媒體現實環境,以及蘋果的新聞控制環境下,
如陳心蓉、王若涵、許國豪、林瓊如與張泰傑,
工」的身分。然而,很可惜的是,這種身分的認同,
的白領勞工,自主的走向團結組織的可能性。而若此,
天到來的翻轉呢?也許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期待。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
開花結果」-----楊威利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9.106
→ gint5566:end
噓 lucard1129:來人整理一下大綱
→ ian931149:要有PTT帳號
→ kosuke:要會上ptt 要會上youtube
我已經刪文留下重點了 喜歡酸也可以繼續酸
只是那樣就跟自己所討厭的記者差不多素質
※ 編輯: uus 來自: 203.
推 annie06045:推一下
→ demongreg:基礎篇:複製 貼上 進階篇:
噓 repise: 大濕表示,記者錢真好賺
推 secscy:能污名化記者這份職業的也只有記者而已
推 relevart:雖然不喜歡蘋果~~但至少河中生物少
推 blacknil:花了時間看完,對蘋果的環境瞭解不少,
推 andy199113:推推!
推 ikaridon:看時間,長官現在應該看完稿了
推 arrakis:難得的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